“盛夏綠遮眼,此花紅滿堂”。日前,記者在位于萬春鎮的紫薇花種植基地內看到,這里的紫薇枝繁葉茂,色艷而穗繁,工人們正在為紫薇除草噴藥,到處一派繁忙景象。“我們紫薇地產業園種植的紫薇花品種好,花期長,現在是供不應求。”萬春鎮永和社區12組的花木戶稅紅建告訴記者。去年紅花紫薇花木專業合作社的成立,許多像稅紅建這樣種植紫薇的花木“散戶”走上了“專業合作,抱團發展”的道路,當地官員也欣喜今年經濟效益翻了兩番。
專業化帶來產銷雙豐收
“以前不懂如何栽培,花小色暗,每次也只能賣些肥料錢和工錢,就更談不上賺錢了。”花木種植戶稅紅建告訴記者,之前在萬春鎮,還有許多像稅紅建的紫薇地產業園種植戶,他們種植了幾年的紫薇,但是卻沒有摸清栽植紫薇的門道,只是盲目地栽種,并沒有從中獲得理想的收益。
如何規范紫薇種植,如何帶動紫薇種植戶增收?去年紅花紫薇花木專業合作社的成立,讓很多人看到了紫薇地產業園種植的“錢”景,紛紛加入其中。稅紅建也成為了合作社的一員,合作社提供的生產技術、供求銷售一條龍服務,一改以前靠自己粗放、不規范種植方式,如今花木銷售額的成倍增加讓他嘗足了甜頭。“合作社統一管理施肥、打藥,現在花的長勢也好,為我們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效益。”
正是采用標準化種植方式,從一畝地種植300棵,到一畝地種植100棵,紫薇地產業園每棵紫薇樹的長勢和價值翻倍增長,才有今日的經濟效應。現在,紅花紫薇花木專業合作社里,像稅紅建一樣的花木種植社員有200余人,紅花紫薇規模規范化種植千余畝,年銷售額上千萬元。該花木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,選舉產生了理事會和監事會成員;引進了專業技術人員,不僅從花木栽培的密度間距施肥等諸多方面作技術指導,而且還打開了省市乃至全國的銷售渠道,改變了“家家點火、戶戶冒煙”、質量不能規范、價格無序競爭的局面,構建起“農戶+基地+銷售=產銷雙豐收”的盈利最大化模式。
擴大規模把小種植做成大產業
“合作社的社員不需要自己找銷路,我們有專門負責開拓市場的人員。收購一般內部社員種的花,比行情價貴百分之五。”紅花紫薇花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朝建告訴記者。而這正是解決了零散種植戶最大的困難。
目前,由于紅花紫薇市場量的供不應求,合作社還準備吸納更多的花木散戶“抱團發展”。“我們產品主要銷往江蘇、西安、山東、云南等地,目前正是紫薇的花期,市場情況供不應求。現在有些訂單還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,我們還是想再擴大生產,把紫薇地產業園的紫薇小種植變成大產業。”郭朝建說道。
溫江有“花木之鄉”的美名,花木產業已成為全區現代農業的支柱產業。目前,我區有花木種植面積13萬畝,占全市花木種植面積的二分之一,紅花紫薇花木專業合作只是我區實現花木種植規模化、品種優勢化、服務專業化、信息現代化的一個縮影。目前,我區有各類花木專業合作組織15個,花木“散戶”走上“專業合作,抱團發展”的道路,帶來的不僅是花木的規模化發展,更重要的是雪球滾大之后贏得了市場的青睞。
|
郵箱:webmaster@vdolady.com 歡迎批評指正 鄭重聲明: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或建立鏡像,如有違反,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
2009-2010 Vdolady, All Rights Reserved. 津ICP備09005267號